Search


【青春名人堂】擁有練習
2018/02/03 07:40:03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青春名人堂】擁有練習
2018/02/03 07:40:03
聯合報 今日登場姚尚德

前陣子受邀參加大陸談話性節目後,我寫了一篇名為〈小格局思維〉的文章,說自己的人生浪費在許多本末倒置的事情上,只能成就微不足道的小事。一位默默陪伴我走過幾年創作歷程的朋友,突然傳來了這句話:「不要害怕擁有。」

從小,因為身為么兒,凡事有三位哥哥姊姊頂住,養成我些許驕縱的習氣,經常想要什麼就必須馬上拿到。爹爹好說話,偶爾可以透過撒嬌方式達到目的,但娘可不好惹。每次當我求而不得脾氣上來時,她就會罵:「你要什麼,這麼心肝火熱,人家就要馬上拿給你嗎?全部的人都要繞著你轉嗎?」娘的話(跟幾頓打)自此在我腦海裡生了根。我的個性極端,要嘛前進到底,否則,擁有不了,那就什麼都不要。

我開始克制自己的慾望,尤其年紀愈長,對於物質的要求愈來愈低。衣服一年就夏天冬天各買一次,以黑色及舒適為主;平時除了購書外,基本沒有什麼消遣及娛樂開銷。然後,逐漸地,我把自己活成了一個不太喜歡爭取的人:該享有的福利被人拿走,算了;被人欺負了,與好友嚼舌一番也就過了;沒有拿到足額的酬勞,算算若差距不大,也就不加追討;喜歡的對象只能留在心裡,然後等念想慢慢過去。朋友說,你愈活愈像宗教人士,兩袖清風,不伎不求。但我想也許是小時候自我下的咒語反撲,「什麼都不要」最後成了一種「我不配擁有」的自我催眠。

幾年前,我一頭鑽入了身心靈領域,在「擁有」或「存在」的辯證中,選擇讓「存在」定義自己--雖然那是一個比擁有更虛化的概念。幾次大規模的斷、捨、離,書本、衣服、家居用品,甚至通訊軟體朋友圈、黏膩不清的情感,都進行清理,試著把對「擁有」的執念一一剝除,回到「存在」本身。然而,幾年過去,捨過的又得,斷了又續,離了又合,最後唯一剩下的只有對於「存在」的模糊信念。模糊的信念就意味著盲從。

「就是懦弱而已。」有時我對自己這樣說。可是,這一切混雜了太多童年的創傷、自卑情結、成長的負面印記以及半吊子信仰,要理出問題根柢實在困難。突然,友人這句「不要害怕擁有」,把我拉回到至少一個信念開始歧異的起點,不用辯證,沒有牴觸。

我再讀〈小格局思維〉,看見下方有網友留言:「因爲我們都執著自己的執著,所以世界充滿驚喜和感動;世界何大,所有獨特都應有安身之處。」因為恐懼執著,所以找另一種執著來摧毀,結果其實是一樣的,反而更令人多惱。人生雖然很多時候都在做選擇,但生命經驗告訴我,選了A並不代表B是被放棄的,B有自己的軌道繼續,也許有一天,在人生的道路上,它會與我們再次相遇,或無意間成為我們所做選擇的養分也未可知。二元分立有時是恐懼的最大來源。

「擁有,需要練習。」朋友最後這樣總結。在這句話裡,我突然讀出了「擁有」的新意--擁抱。承認自己的獨特,哪怕是小格局思維,擁抱它;因為擁抱,我們同時具有廣闊的能力,因為擁抱,我們學習兼容,那也許就是我們的安身之所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孩子,12歲時,你的那聲求救,20年後,終於被自己聽見。 一篇最難寫的自傳,一場最赤裸的獨白。 小丑不流淚 / 作者: 姚尚德 / 遠流出版社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79855
View all posts